菲律宾科技部:全国平均每日约30次地震 为自然地质现象

菲律宾科技部:全国平均每日约30次地震 为自然地质现象

菲律宾近来地震活动频繁,尤其是多次强烈震动事件接连发生,引发了广大民众的普遍担忧和不安。为回应公众关切,菲律宾科技部(DOST)部长雷纳托·索利杜姆在公开场合明确表示,此类地震现象完全属于正常地质活动范畴。根据监测数据,菲律宾全国范围内平均每天会发生约30次地震,这在该国复杂的地质环境中是司空见惯的常态。

索利杜姆部长进一步解释道,菲律宾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核心地带,其陆地和周边海域布满了众多活跃断层以及深达数千米的海沟。这些地质构造使得地震活动高度活跃,成为该国不可避免的自然风险。尽管大多数地震的规模相对较小,通常不足以造成显著破坏,但每年仍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数次6级以上强震,这些事件往往会加剧公众的警觉和讨论。

部长还特别指出,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,菲律宾全国的地震监测网络已实现高度密集化布局,配备了先进的传感器和实时数据传输系统。同时,社交媒体平台的普及进一步加速了信息传播的速度,使得即使是轻微震动也能迅速进入公众视野。这种“感知增强”效应往往导致民众感觉地震“变多”或“更频繁”,但实际上,这更多反映了记录和报告机制的全面性和及时性,而非地震活动本身的显著增加。

为保障公众安全,索利杜姆部长再次强调了正确的应急应对措施。他建议,在地震突发时,民众应保持冷静,避免盲目慌乱奔跑或冲向出口,以防造成拥挤踩踏等二次伤害。相反,应立即采用国际通用的“蹲下、掩护、抓紧”防护姿势:迅速蹲伏在地,用手臂或坚固物体护住头部和颈部,并紧握固定物体,直至震动停止。这一简单有效的自救方法,能最大限度降低个人风险,并为后续救援争取宝贵时间。科技部也呼吁全体民众加强地震知识普及和家庭应急准备,以科学态度面对这一自然挑战。